中药材加工厂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仪开箱既检
《中国药典》必检黄曲霉毒素的药材要求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kg;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总量不得过10μg/kg。企业可以采取加强种植管理、使用生物竞争抑制、控制药材及原料药的水分含量等措施来防范黄曲霉毒素污染药材。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它们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药材、谷物、坚果、棉籽以及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牛奶中)。其毒性远远高于氰*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
《中国药典》规定黄曲霉毒素检测要求
《中国药典》在中药安全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中药材及其饮片在种植、流通、储藏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色素、内源性有害物质、微生物以及相关致病菌等进行控制。其中,对产地加工、贮藏过程中易于霉变的果实类、种子类、动物类及少数其他类中药材制定了黄曲*素的*。
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黄曲*素检查的5种药材,有酸枣仁、僵蚕、胖大海、陈皮、桃仁。
现行的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黄曲霉毒素检查的19种中药材,相对2010版《中国药典》增加了14个品种,品种有
根及根茎类:远志;
果实种子类:大枣、肉豆蔻、决明子、麦芽、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槟榔、酸枣仁、薏苡仁;
动物类:水蛭、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要求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kg;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总量不得过10μg/kg。
《中国药典》对黄曲霉毒素检测要求,既突出了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特点,又增加和完善了安全性控制方面的要求。
如何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中药材?
面对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频发,应该如何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药材呢?预防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需要从药材的生长期、成熟期、收获、运输、贮存和加工等多个环节着手。
1、加强种植管理。在药材上污染的产毒真菌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种植环境,通过改变环境因子抑制产毒真菌的生长,是减少黄曲霉毒素简便且有效的途径。加强种植管理,提高植物的抵抗力是防止污染的主要方法。另外,药材采收后应及时在阳光下晾晒、风干或密封加吸湿剂储存。
2、使用生物竞争抑制。在药材生长时,对其接种不产毒素的寄生曲霉或黄曲霉菌株,使这些菌株与产毒菌株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从而抑制产毒菌株的生长,达到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目的;也可以施用杀虫剂,减少有害昆虫对药材及其籽实的破坏,从而减少霉菌感染的机会。
3、控制药材及原料药的水分含量。产毒真菌适宜生长及产毒温度在25-30℃,最适相对湿度80%-90%。通过控制环境温湿度和水分活度,改善储藏条件,同时控制药材及原料药的水分含量,是目前采用的常见和实用的抑制霉菌方法。
在国内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部分药材或粮油及其制品,在此地区的企业应重点加强防范。而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除个别品种外,一般不会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总之,为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中药材,企业应从原料选材质量控制、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仓储、运输等程序着手。在质量控制管理上,首先确保来货药材的产地稳定,做好进厂原药材检测第一道关。同时加大对中药材中间品的监控力度,保证成品质量均一稳定。对成品出厂前进行最后一道检测。三层监控确保了中药质量合格、外观达标。
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CSY-YG701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中药材黄曲霉毒素B1含量,CSY-YG701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配置齐全,所需设备、试剂、耗材一站式提供,开箱即检;内置标准曲线,通过ID卡导入标准曲线,无需检测时再做标准曲线,既节省了成本,也避免了操作人员与霉菌毒素的接触,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