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酸价检测仪简述食用油酸价超标的危害 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日常使用的食用油如存储不当等原因也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酸价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也是衡量脂肪质量的重要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酸价超标
所谓酸价超标就是百姓常说的出现“哈喇”味。为了保障油脂的品质和食用安全,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标准中规定了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16-2005对食用植物油酸价有一个统一的高*,即食用植物油成品油的酸价≤3mg KOH/g。
酸价超标的危害
油脂酸败产物对人体多种酶有损害作用,会影响正常代谢,导致人体肠胃不适、腹泻,甚至可能导致肝脏肿大和生长发育障碍等。长期食用酸败油,人体需要的营养得不到补充,有害物质却大量蓄积,会出现“蓄积中毒效应“。
酸价超标的原因
酸价的大小不仅是衡量毛油和精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也是计算酸价炼耗比这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依据。而毛油酸价则是炼油车间在碱炼操作过程中计算加碱量、碱液浓度的依据。毛油是指从动物或植物油料中制取、没经过精炼加工的初级油。毛油由于加工工艺简单,这种油含杂质多、易氧化变质,不宜长期储存。
油脂酸价的大小与制取油脂的原料、油脂制取与加工的工艺、油脂的贮运方法与贮运条件等有关。例如:成熟油料种子较不成熟或正发芽生霉的种子制取油脂的酸价要小。甘油三酸酯在制油过程受热或解脂酶的作用而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从而使油中酸价增加。油脂在贮藏期间,由于水分、温度、光线、脂肪酶等因素的作用,被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于油中而使酸价增大,贮藏稳定性降低。所以造成酸价超标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制造工艺问题,二是在市面上摆放时间过长。因此购买食用油时必须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已经买回家的各种食用油,好存放在阳光无法直射的地方。如发现食用油颜色不对、变浑浊或者变味了,不要食用。